易教网
家长说教否定式聊天 会让孩子越来越疏远

家长说教否定式聊天 会让孩子越来越疏远

更新时间:2014-11-10

  作为家长,你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:有时候特别想跟孩子聊会儿天,可是往往问不了几句,就被孩子一句生硬的回答顶了回去:“没有啊,没做什么啊。”于是,满腔热情就这样被浇了冷水。

  其实,这不是孩子不耐烦,而是你的交流方式出了问题。

  聊天实录1

  这个妈妈有点“呆”:和孩子聊天时被呛 孩子不愿敞开心扉  

  丁丁妈妈回家刚一进门,看见儿子丁丁正在看故事书,于是坐在儿子旁边,准备问问他在学校里的表现。

  妈妈:“练琴了吗?”

  丁丁:“练了。”

  妈妈:“功课写完没有?”

  丁丁:“快写完了。”

  妈妈:“今天在学校调皮了吗?”

  丁丁:“没有。”

  妈妈:“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些什么啊?”

  丁丁:“没做什么!”

  听完这些,累了一天的妈妈说:“你怎么总是不好好回答我的问题啊?”烦躁而委屈的丁丁回答:“你问的我都回答了啊,你还要我怎么样?”

  专家说:家长别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孩子  

  可以想象,这种对话的结果是什么?孩子会抱怨:“我的父母不了解我,我真的没办法和他们沟通”;而做父母的,则会难过地说:“我已经尽力去理解他了,这个孩子怎么这么难管教、这么难沟通啊!”

  专家分析,这个妈妈犯了很多家长常见的一个错误,就是只重视他们自己的看法,还把这些看法“以大欺小”强加给孩子,所以,孩子就再也不愿意说出心里话了。

  聊天要从细节入手要问“小”不问“大”

  孩子跟大人不一样,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问题,也很难回答,所以聊天无法继续下去。因此,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概况,不妨改问一些很简单、一定有答案的问题,从细节开始,问“小”不问“大”。

  妈妈可以换种方式和孩子沟通:别问:“今天在学校做了些什么?”要问:“今天营养午餐吃的是什么点心啊?好不好吃?”

  别问:“功课写完了没有?”要问:“今天自然课老师教的什么啊?”

  别问:“今天在学校调皮了吗?”要问:“你们班上最多人喜欢的男生(女生)是谁啊?”

  别问:“练琴了吗?”要问:“你们班有没有小朋友也学琴啊?他们喜不喜欢练琴啊?”

  如果你问:“你今天在学校上了哪些课?”当孩子说出自然、音乐的时候,你就有机会接着问:“喔!那自然课今天教什么?”孩子就会接着回答你的问题:“教气象啊!什么气温、风向的,无聊死了!”“那音乐课有没有好一点儿?”你可以借机了解他今天做了些什么,并持续交谈下去。由一些生活小事打开话匣子比较容易,孩子通常不会感觉到压力。

  聊天实录2  

  这个妈妈有点“急”:教育孩子不讲究方法 引发孩子逆反情绪  

  这是一组小南妈妈在饭桌上和小南的对话。

  小南:“我不喜欢吃胡萝卜!”

  妈妈:“小孩不能挑食,什么都得吃!这样才能长高个儿!”

  小南:“明天要考数学,真的好无聊啊!”

  妈妈:“无聊也得学啊!不学将来怎么考大学啊!”

  小南:“我怕明天考不好!”

  妈妈:“为什么考不好啊?是不是没好好学,老师讲课你没好好听啊?”

  聊天进行到这时,小南已经对饭菜索然无趣了,她推开饭碗回到自己的小屋,并紧紧上了锁。妈妈站在外面一脸无奈,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沟通。

  专家说: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“接纳”

  其实,并不是孩子难管教或不想和父母说话,而是他在说话的过程中,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“接纳”,尤其是对他情绪的接纳。刘丽君表示,家长快速纠正或立刻否定,会让孩子觉得,“我”的看法、感受、情绪是无关紧要的。

  如果孩子说:“我不喜欢吃胡萝卜!”父母应该这样回应:“噢,你不喜欢吃胡萝卜(接纳他的意见),为什么呢?是不喜欢它的味道,还是(然后继续倾听他的想法)?”

  如果孩子说:“数学课无聊死了!”父母应该这样回应:“我上学的时候也特别不喜欢数学课,你为什么也不喜欢呢(倾听他的想法)?”

  如果孩子说:“我怕明天考不好!”父母应该这样回应:“是啊!考试之前,每个人一定都会害怕的,那你担心什么呢(倾听他的感受)?”

  专家建议,只要父母保持中立的语调、感受他的感受,往往可以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,了解他的需求,进而帮助他解决问题。

  和孩子聊天时适当使用一些肢体语言

  和孩子聊天,最忌讳的就是说教。任何一种话题的聊天,只要变成了说教与听训,那就没趣到了极点!所以,聊天时可以对对方一些话题保持高度的兴趣,多询问、少评论,多说“你”,少说“我”,就很容易让话题继续下去。

  适当的肢体语言,会让孩子觉得你重视他、想要和他聊天。尽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视着他。其实孩子们对于肢体语言很敏感,一边跟别人谈话一边敷衍地说着“嗯”、“啊”、“喔”;或是眼睛一边盯着别处,一边听他说话,都不是鼓励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。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亲密的接触,如握握手、摸摸头、搂搂肩等。

  通常情况下,对孩子适当地使用一些肢体语言,都会在聊天时产生非常正面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