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考成绩决定高考:魔鬼定律?
【来源:易教网 更新时间:2017-01-05】成绩一般或者不好的孩子,大多比较“稳定”。所谓稳定,就是总是延续前一个学段的水平(前一年、上一学期、初中延续小学……),大幅上浮、华丽转身的,极少。
学习是个连锁反应。一个阶段的问题和漏洞,要积累、影响到下一阶段。三四年级没学好,五年级就会落后;小学没学好,初中就会落后;初中没学好,就会影响高中。
我们都看过百米赛跑,如果起跑没做好,会干扰到之后的每一步,进而决定最后的胜败。而且比赛级别越高,造成的影响越大。学习也一样,小学积攒的问题,会在初中制造困难;初中的遗留问题,在高中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。
我见过一个孩子,初一计算还要借助掰指头。这就是以前的问题,对以后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的例子。这个孩子的学习效率,和前边领跑的一拨学生就差下了。何况类似的能力漏洞还有不少,影响面会遍及初中各年、各科。
只不过,在校读书的时间是固定的,从一年级到高三总共12年。而每年的内容都安排的满满当当,没有空闲。进入初中,要想重新布置你的“积木”,只有去延长自己的每一天、一月、一学期的有效学习时间,或者,延长整体的上学时间,比如:复读一年。
同样,如果初中没学好,到高中赶超的困难很大。办法还是一个:延长有效学习时间。只是做到的人太少,逆袭成功的都成了传说。
所以导致了一个现象,中考成绩和高考成绩差不多。大多数学生的高考成绩,其实在中考成绩出来的时候,就决定了。(以我所在的内蒙为例。他省或许数字不同,但影响一样)。
同样45分钟一节课,自己吸收效率要比别人低。比如:“数列”题目中,会加入初中“一元二次方程”的知识。老师不能把初中知识再重讲一遍,否则高中的课3年是讲不完的。所以要想跟的上,就得增加自己的“劳动量”,下课返工。这样的情况不是偶尔,而是经常出现,在各科出现。
再者,课后同样1小时,你做的题要比别人少。反过来说,同样题量的作业,你用的时间要比别人多。因为,你的基础计算能力就比别人差。对于计算量比较大的、复杂的乘除加减、通分约分、变号去括号等,技巧和速度在初中就没有达到高水平,甚至屡屡出错,到了高中,这些问题不会凭空消失,还是会冒出来。
别小看这些细碎的东西。就是这些细节,长时间积累,在各门课的学习上,就会放大。别人一道题如果5分钟完成,你速度慢、加上出错返工,少也得10分钟。别人一小时,你两小时。按这个比例,那么别人高中三年读完,你六年?按两倍时间算还是少的,因为我们并没有考虑思维或反应速度的差距(这也是“底子”决定的)。
反之,如果别人休闲你也休闲,别人周末你也周末,别人放假你也放假,那么你掌握好高中的知识,三年时间还是远远不够。
这么说,不等于小学没学好,初中的努力就无意义了;也不等于中考没考好,高中就别努力了。想象并不会使你进步,唯有付出,才是解决之道。代价是,超过别人两倍三倍、甚至多倍的努力。然后,你就能弥补自己落下的,赶上别人。如果想进一步超越,那么继续加倍努力。
所以梦想先上高中,到时候好好学习就可以,那是低估了即将遇到的困难。要想高考取得好成绩,在初中就必须把底子打好。中考高考,这就是考察人的知识水平的一种规则,至少目前为止,我认为是最科学的规则,没有之一。初中学习的目标,当然是中考,你应当为了这场“应试”战争,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聪明才智。同时初中学习,又不仅仅是为了中考,它还会决定你几年后的高中学习,最终决定你的高考,进而影响你的——人生。